期刊
  出版年
  关键词
结果中检索 Open Search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我国北方一次典型强沙尘暴过程的延伸期数值预报能力分析
李丹华, 张 强, 卢国阳, 刘丽伟, 任余龙, 白 冰, 杨 扬, 段伯隆, 黄鹏程
干旱气象    2023, 41 (6): 944-951.   DOI: 10. 11755/j. issn. 1006-7639(2023)-06-0944
摘要87)      PDF(pc) (17414KB)(212)    收藏
目前利用数值模式对延伸期以上时间尺度的沙尘天气进行客观定量预报还在尝试阶段,本文利用耦合了沙尘模块的区域气候模式 RegCM-dust对我国北方一次典型强沙尘暴过程进行延伸期数值预报能力分析,并与NCEP再分析资料等分析结果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模式模拟的起沙量大值区主要位于新疆南部、蒙古国和内蒙西部;模式对10 m风速具有一定的预报能力,但模拟风速比再分析资料风速偏小;模式模拟的沙尘柱含量和总沉降量变化能够反映沙尘暴天气过程特征;模拟的整层沙尘混合比与城市污染指数有一定对应关系,说明模式对沙尘引起的污染天气具有一定预报能力。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基于区域自动站数据的兰州地区降水精细化特征
李蓉, 刘新伟, 魏栋, 段海霞, 段伯隆, 李嘉睿, 狄潇泓
干旱气象    2022, 40 (1): 55-61.   DOI: 10.11755/j.issn.1006-7639(2022)-01-0055
摘要506)   HTML15)    PDF(pc) (4251KB)(1903)    收藏

基于2012—2019年兰州地区146个 区域自动气象站小时降水数据,从不同时间尺度分析兰州地区近8 a降水精细化特征。结论如下:(1)2012—2019年,兰州地区年均降水量总体呈“北少南多、外多内少”的空间分布特征;年降水量具有明显的年际变化,2018年降水异常偏多46%,而2015、2017年降水异常偏少,尤其2015年偏少30%。(2)兰州地区降水主要集中在7—8月,受环流形势影响,7—8月南部降水明显多于北部,其余月份南北降水差异不明显。(3)兰州地区降水量和降水范围分别表现为“朝少夕多”、“夜大日小”的日变化特征;受海拔高度影响,城区降水量总体比山区小,且因热岛效应,城区降水主要集中在午后至傍晚前后,多为对流性降水,而山区降水日分布较为均匀,整体日波动较小。(4)安宁区短时强降水发生频次最高,但短时强降水频发的站点出现在皋兰县六合站和永登县徐家磨村站,永登县是兰州地区短时强降水预报需重点关注的地区。

图表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3·15”北方强沙尘暴天气成因分析
段伯隆, 刘新伟, 郭润霞, 宋强, 狄潇泓, 段明铿
干旱气象    2021, 39 (4): 541-553.  
摘要540)      PDF(pc) (14316KB)(1646)    收藏
利用常规气象观测资料、风云4A卫星资料、植被覆盖资料及NCEP FNL再分析资料等,分析2021年3月14—18日席卷我国北方的大范围强沙尘暴天气的形成机制、传输特征以及影响因素等。结果表明:(1)前期干旱少雨、气温偏高及对应的北方大部植被覆盖度偏低,为强沙尘天气的发生提供了很好的沙源条件。(2)此次沙尘天气是在蒙古气旋强烈发展及其后部冷高压共同作用下发生的。(3)沙尘过程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由地面冷锋后部的大风过境造成,集中发生在华北、东北等地;第二阶段受前期没有消散的高空沙尘南压扩散及沙尘回流造成,集中发生在西北地区。(4)对水平螺旋度、混合层高度以及垂直速度等物理量的分析表明,我国大部分地区的起沙条件不足,沙尘天气主要受上游沙尘输送影响。我国东部沙尘主要由蒙古国南部区域起沙贡献;而西北地区沙尘主要由蒙古国及其自身产生的沙尘贡献。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